2014/03/30

電影《終極面試》(劇透慎入)


劇情簡介:
  一家背景神秘實力雄厚的國際大企業招聘人材,有八位優秀應聘者都達到了選拔的最後階段。他們被帶入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,一位監考官給他們八十分鐘回答一個 問題並告訴他們必須遵守的三條原則:1.不得嘗試與監考官或警衛交談;2.不得有意或無意地損毀試卷;3.不管出於什麼理由,不得離開面試房間。違反其中 任何一條將被取消應聘資格。監考官講完考試規則後,隨即啟動倒數計時器,離開房間。八名求職者翻開試卷,卻發現竟是白紙一張!如果想獲得進入這家大公司的 機會,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儘快找出所要回答的問題,同時排擠掉競爭對手……(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B%88%E6%9E%81%E9%9D%A2%E8%AF%95)




  在不想温習的情況下,看了《終極面試》。片長約100分鐘,不算長,但我倒覺得前半部分稍嫌冗長了。會說稍嫌冗長,是因為起始部分,太多為製造懸殊而設的無對白畫面(至少我是這樣認為啦),音效夠嚇人,但後勁不足--故弄玄虛,但劇情跟不上。換句話說,前半部分的劇情並不緊湊,不過勝在成功營造緊張氣氛。

  場景簡單,沒什麼好說的。人物方面,八人中總有幾個突出的,某幾個人的性情行為可算是經典了:一個自以為是,一個看似呆傻的關鍵人物(話說第一眼就看出來了那種大智若愚的感覺)--常看推理懸疑小說的人會懂的。
  
  劇情值得吐嘈的地方很多:看不到題目時,想很久才想到所謂“規則”的玄機(這群人平常肯定沒在看小說電影劇集......);找不到題目時,第一個想到的方法不是全室搜查;有人提出描圖法卻無人想到可用中國人的紙實驗;全部人一起打破近紫外線燈的魯莽;懂法語的女人沒有詳細問聾子的發現等等。(這群人真的是精英嚒......)直到咖啡色被騙後,才終於有點劇情懸疑的味道出來了。

  全劇圍繞“題目”打轉。 一邊看,腦中冒出多種猜測。第一次,是看到白色說知道題目時,我猜題目是用盡任何手法讓別人出去,最後留在房間的人便是錄取者。第二次,是白色在得救後,說“只有一個答案”,我又想,會不會題目是找出臥底?再然後劇情急轉直落,各種線索接踵而來,或者應該說,線索都是出於一個人之手--聾子。他對着紙上的玻璃喃喃自語,說只要認真看就能看到;他又對着倒數計時器細看,再然後被逼離場。撲朔迷離呀。最後的幾分鐘乃時精華所在,所有線索至此連繫起來:“你真的以為他就站在鏡子後面嗎?”
、“紙怎麼了?”、“ 不僅僅是一張紙”、“ 既不可見還不是白搭?”、 “也許問題就寫在答案紙上只是我們看不見”、“Is there any questions?”答案簡單,卻又意想不到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監考官那字字珠璣的言詞,與應聘者的猜測互相穿插、對比的手法,是我很喜歡的。電影裡給的線索也很明確,無需看家仔細查看,即是劇裡的角色看到什麼,觀眾也同樣看到什麼,這種感覺就像臨場推理。後半部分的緊湊為前半部的拖戲挽回不少分數。

  最後那黑人說的話也是意味深長,太概是全劇最具意義的話了。

  “我拿槍不是為了射你, 是為了阻止你開槍射我們”--正值台灣學運潮,我想,若非必要,誰會走上反抗的路?留着好好的家不回,絕對不是每個人希望的。雖然最近我是覺得界線越來越模糊了(比如做show味及偶像味濃厚),但我相信他們愛台灣、想台灣變得更好的心是不變的。政府不足的地方很多,能改善的也很多。
  
  “我們作為一個團隊, 每個人都是答案, 我們八個人走進來的時候就已經全部通過了 
--習慣了自私自利,誰會想到團結就是力量?利慾薰心下,即使道理是明白的,卻抵不了心魔。別人尊崇歐美,不單因其國力強大,更因為他們比強國人更懂人情,更懂生命,更懂重。在怪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前,先想想自己為何會讓人看不起。黃秋生說得好:以為是沒有歧視這個詞的,歧視即是看不起,當一個禮貌守法的中國人來店裡買東西,店主不賣,那是歧視;當那些來在街邊隨地吐痰大小便,那是被別人看不起;歧視與看不起的差別在於,歧視是因被歧視的人後天養成的行為引起,看不起是被歧視的人因先天條件而受到的不公平對待。

  導致我們這些業已成功者的人失敗的因素是自私愚蠢焦躁”。

(明天再來寫寫 《藍可兒之旅》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